前年,他一戶種了170畝棉花,是縣里有名的植棉大戶。“我們家現在已經不是植棉大戶了。去年只種了70多畝。今年,是一畝都沒有種。”他說,去年種棉幾乎沒有賺錢,“一畝棉花,化肥要200元,打農藥要150元。雇工一個工日上漲到了60元,一畝地采摘費要300元,土地租金又要400元。而棉價大跌,以前市場行情好時一斤籽棉2.80元,去年高峰期也只得2.50元,最低時才1.80元。你說還能不能賺錢?”
陳飛說,今年他們家棉田全部改種了水稻,“200畝,面積雖然不小,但是操心少多了。”
鹽城是江蘇省棉花種植面積最大的市。有關部門對全市棉田備耕情況初步調查后了解到,2009年度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在180—190萬畝,比上年的236萬畝減少了46—56萬畝。
不僅是鹽城,2008年全省棉花生產已出現滑坡苗頭。據統計,當年全省植棉面積450.71萬畝,比上年下降51.82萬畝,降幅為10.31%;棉花總產32.45萬噸,比上年下降2.73萬噸,降幅為7.76%。2009年棉花生產頹勢進一步顯現,省農林廳負責棉花生產的工作人員介紹,“由于今年棉花播種工作還未結束,所以具體的棉花種植面積還未統計出來,但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,預計種植面積在 400萬畝左右,較去年下降一成以上。”
省農林廳有關專家分析認為,“目前種棉已經處于微利甚至虧本的狀態,棉農的積極性和信心嚴重受挫。”
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價格低迷,是造成當前棉花生產面積減少的最主要因素。以鹽城市為例,該市 2006年棉花種植成本(含用工,下同)每畝為930元,產值為1081元,畝純收益為151元。2007年成本比上年增加50元為980元,產值為 1260元,畝純收益為340元。2008年成本比上年增加130元為1110元,產值1012元,畝純效益為-98元,即每畝虧本98元。
價格逐年下降,成本逐年上升,盈利逐年減少,“賣棉難”現象重現。棉賤傷農,加之近4年來連續發生自然災害,棉花產量難以提高,棉農植棉積極性嚴重受挫。同時,棉花的生長周期長、機械化程度低、用工較多,相比之下,農民更愿意選擇種植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水稻、玉米,這便造成了植棉面積進一步萎縮的局面。
種還是不種棉花?這是個問題。
據了解,省農林廳為了應對全省棉花生產可能出現的滑坡趨勢,今年將繼續加大推廣簡化育苗、立體種植模式等新技術,解決棉花種植勞動強度大、種植密度偏低等突出問題。在做好良種補貼項目的同時,大力推進棉花高產創建,全省將重點建設12個萬畝高產示范方,帶動全省大面積棉花生產。針對當前我省棉花生產單戶規模小、種植成本高、生產效益低等矛盾,著力發展棉花生產農民合作經濟組織,積極引導棉田面積向植棉大戶集中,把植棉大戶作為農技人員指導的重點,采取結對幫扶、定期指導等方式,推動產棉大縣“村村有大戶,大戶有高產田”。通過以上措施,努力使全省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,單產水平提升至85公斤,其中高品質棉種植比例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,輕簡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面積10萬畝。
“種棉成本增加了,新棉的收購價格也應該水漲船高。”這是棉農反映最多也是最強烈的心聲。
“但從目前情況看,新棉收購價格大幅上揚的可能性很小。”省農林廳有關專家說,“一是以往在新舊棉花年度轉換期出現的貨源不足、價格上揚的情況不復存在。二是棉花需求正在發生微妙變化,一部分紡織企業處在停產、半停產狀態,一部分企業調整了用棉比,減少了對棉花的需求和使用量。三是國內供給也較為充裕。”
棉花的重要性,人所共知。那么,如何保護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呢?全國棉花種植重點縣射陽縣農業局的同志建議,要像重視糧食生產一樣重視棉花生產,加大對棉花產業的保護和扶持力度。完善棉花良種補貼政策,擴大補貼范圍;同時,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,提高補助標準,增加補助項目。建立最低保護價制度,可以像糧食收購一樣,采取托市收購的辦法來保證農民的植棉效益。而“科學合理地出臺棉花收購指導價也很重要。建議依據國內外棉花價格指數,兼顧生產者、使用者、經營者各方利益,綜合考慮,適時出臺全國統一或分棉區標準級皮棉的收購指導價,以維護和穩定棉花市場秩序。”